在莱索托的首都马塞卢,曾经嗡鸣作响的纺织厂如今一片死寂,成排的缝纫机蒙上了厚厚的灰尘,未完成的锐步T恤被随意地堆放在角落,数百台机器无人问津。曾经依靠这些机器维生的三万名纺织女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她们的工资卡已经停止跳动,恐慌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这一切的源头,要追溯到大洋彼岸,那个被称为“自由贸易卫士”的美国。
这个人口仅有230万的非洲小国,经济命脉几乎完全维系在纺织业之上,90%的工业岗位都集中在纺织工厂。长期以来,莱索托凭借着《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AGOA)的优惠政策,搭上了美国市场的快车,纺织品得以免税进入美国,这成为支撑莱索托经济二十年的支柱。美莱双边贸易一度顺畅,然而,2025年,一纸突如其来的关税令,犹如晴天霹雳,彻底击碎了这个脆弱的产业。
导火索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一句话:“对莱索托纺织品加征50%的关税!”。特朗普政府认为,2024年莱索托对美出口高达2.35亿美元,而美国对莱索托的出口却不足300万美元,巨大的贸易逆差让美国认为“吃了亏”。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莱索托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这个非洲小国被无情地推到了风口浪尖。
关税政策一出,马塞卢的工厂一夜之间陷入停摆。沃尔玛、李维斯,甚至特朗普自己的品牌Trump Collection,纷纷取消了订单。莱索托一半的工厂被迫关门,剩下的工厂也只能勉强维持半天的工作量。
展开剩余77%对于那些日薪仅有128兰特(约7美元)的纺织女工来说,这无疑是灭顶之灾。她们的收入是全家老小的生活来源,支撑着孩子们上学的希望。如今,失业的阴影笼罩着她们,为了生计,有人开始在街头摆摊卖菜,有人迫于无奈走上歧途,在夜里从事着皮肉生意,只为挣取20美元来养家糊口。她们无奈地说:“宁愿回到工厂熨烫T恤。”然而,曾经赖以生存的产业链已经断裂,她们还能回到过去吗?
工厂停工,整个马塞卢的经济都受到了波及。路边的小贩,那些曾经依靠纺织女工帮衬的小商小贩,卖橙子、香烟、土豆的,如今篮子里的货物无人问津。出租车司机一天也拉不到几个客人,街头巷尾一片萧条。
房东们也叫苦不迭。在马塞卢,许多房东常年依靠出租房屋给纺织女工为生。如今,即使将房租从22美元降到11美元,也无人问津。为了维持生计,一些房东不得不亲自上街摆摊,煮鸡爪、烤土豆,卖给路过的工人。
更令人心酸的是,那些曾经不愿向人乞讨的莱索托人,如今却不得不张口求助。原本就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失业状态,纺织业的崩溃更是将底层民众的生活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短短几个月内,马塞卢的消费链条全面崩塌。酒吧、餐厅在发工资的日子也门可罗雀,老板们抱怨“连老顾客都喝不起酒了”。家长们为孩子的学费发愁,甚至不敢接听电费催缴电话。
莱索托为何如此不堪一击?根本原因在于其产业结构的单一,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90%的出口都依赖于美国的免税政策,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美国变脸,整个国家经济便会全线溃败。
AGOA本是美国拉拢非洲的工具,免税是诱饵,关税是大棒。美国一面谈论投资和扶贫,一面随时准备卡住非洲国家的脖子。莱索托的遭遇,无疑给其他非洲国家敲响了警钟。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试图挣扎求生。Quantum Apparel通过开拓南非市场,勉强维持着生产,甚至订单还有所增加。然而,这种自救又能持续多久?外包链条断裂,依靠本地市场能否填补美国市场的缺口?
这场关税风暴不仅仅是莱索托的危机,而是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隐忧。60%的制造业都依赖着类似的免税通道,谁也无法置身事外。今天发生在莱索托身上的悲剧,明天可能就会在其他国家重演。
全球化时代,小国“傍大腿”既有红利,也有风险。红利期可以依靠大国市场快速发展,但一旦风向转变,整个国家都将面临灭顶之灾。这种逻辑在2025年依旧适用。
美国政客的如意算盘真的能奏效吗?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互联互通的今天,扼杀莱索托的纺织业,真的能让美国消费者买到更便宜的“美国制造”吗?或者说,这仅仅是美国大选年的一场“政治秀”,表面上展现对外强硬的姿态,实则是在为本国产业链挖坑?
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来减少贸易逆差,但235:3的贸易比例,真的能靠关税来平衡吗?这或许只是美国大选年的一场政治闹剧,最终买单的,却永远是这些在全球政经博弈中毫无话语权的小国。
莱索托人民期盼着救世主的出现,但现实却是一地鸡毛。这个非洲小国的产业命脉,竟然完全维系在一纸关税之上。在全球政经博弈中,最先倒下的,总是这些“无人知晓”的国家。
下一个遭遇关税暴击的,会是谁?全球产业链又能否经受住这种“随手拆台”的冲击?
"
发布于:四川省富牛网配资-炒股配资网站约选配资-正规配资炒股-正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