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晚风拂过脸庞,小区的微信群又热闹起来了,像往常一样,争论的焦点依旧是那些退休公交职工手中的免费乘车卡。有人羡慕,认为这是应得的福利;有人抱怨,觉得有违“全民平等”的原则。
但,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先把视线从眼前的“两块钱”移开。
行业“小灶”司空见惯,并非公交独有。电力员工享受电费优惠,铁路职工可以优惠购票,医护人员看病有绿色通道……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老传统”,在不少国企依然存在。《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仍有超过三成的国企为本系统退休职工提供各种形式的便利或补贴。
为什么其他行业的福利鲜少引人注意,而公交职工的免费乘车却成了众矢之的?原因在于其“可见性”。每天上下班,人们都能看到他们刷卡乘车,心里难免会想:“我掏钱,他白坐!”这与银行柜员的年终奖、老师的评优津贴不同,后者隐藏在幕后,不易被察觉。
时间倒流几十年,那一张张看似普通的卡片,背后承载着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根据《民政部白皮书》,2024年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50岁以上从业者占比高达42.7%,其中许多人已经服务超过25年。他们经历过企业自负盈亏的困境,面对“减员增效”和“工资停涨”,是真真切切地熬过来的。
展开剩余58%78岁的李伯就是其中的一位。年轻时,他经历了改革浪潮中的裁员压力,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如今退休,每天拿着免费乘车卡去公园散步、走亲访友,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让我再掏钱买票,我还真有点舍不得。”他笑着说,“省下来的钱也就够买俩鸡蛋,但心里舒服。”
要让这些习惯了免费乘车的老人重新购票,绝非易事。《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指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如何保障他们晚年的尊严与便利,是摆在每个城市面前的重大课题。试着问问身边刚退休的邻居:“要不要取消你的‘专属’福利?”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表示反对。
当然,有人担心这种做法会加剧行业壁垒,让普通市民感到不公平。但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合理设置行业内部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基层岗位的吸引力与稳定性,对社会整体公平并无实质性影响。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如果强制要求所有现役及退休员工购票,无疑会给本就压力巨大的群体增加负担。2005年前后,相关政策的尝试因执行难度过高而宣告失败。
想象一下,一位刚结束夜班的公交司机,疲惫地排队买票,还要面对熟客们异样的目光,这情景多少有些尴尬。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能支付的普及,许多城市都对老年人提供了交通优惠政策。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超过七成的地级市推行了65岁以上老人半价甚至免费乘车的措施。从这个角度来看,公交职工享受类似的待遇,并没有脱离大众轨道,只是多了一层身份标签而已。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到底在争什么?仅仅是一张免费的卡片、一趟不用付费的旅程吗?也许,我们真正争的是一种公平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在这个问题上,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换位思考,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计较。毕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付出了不同的努力,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关怀。
"
发布于:四川省富牛网配资-炒股配资网站约选配资-正规配资炒股-正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